泸州市河长制工作简报(2023年第4期)
综合要闻:
◆杨林兴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并开展巡河工作
◆余先河调研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等工作
◆四川省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进企业(古蔺站)宣传活动暨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2023年赤水河保护宣传周启动
◆何洪波带队督导泸县防汛减灾、地灾防治等工作
◆徐利带队督导泸县河湖长制工作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河湖中心联合调研泸县大陆溪小流域治理
经验做法:
◆龙马潭区:奏好“三步曲” 赛出幸福河湖建设“新纪录”
◆综合要闻◆
杨林兴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并开展巡河工作 5月8日,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市总河长杨林兴带队,前往古蔺县督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情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并开展巡河工作。他强调,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杨林兴沿着古蔺河了解河湖长制、水域岸线管理、各段河长履职、环保设备运行等情况。他强调,各级河长要认真履职、带头巡河,解决涉河涉水重难点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要齐抓共管、协同联动,合力提升河湖治理水平。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建成一批集“水清、畅通、岸绿、水魂”的美丽河湖,打造惠民亲水生态景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余先河调研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等工作 5月1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先河率队前往泸县,调研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安全生产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守牢生态红线、安全底线,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余先河一行来到百和镇污水处理厂,实地察看城镇污水处理情况;走进迪邦(泸州)化工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前往高洞生态湿地,现场督导大陆溪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情况。他强调,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要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加快补齐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产学研合作,努力将大陆溪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成川渝合作样板。
四川省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进企业(古蔺站)宣传活动暨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2023年赤水河保护宣传周启动 四川省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进企业(古蔺站)宣传活动暨云贵川三省四市(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毕节市和遵义市、四川省泸州市)政协2023年赤水河保护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我市古蔺县举行,市政协主席田亚东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赤水河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云贵川同属长江上游省份,近年来,三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共同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推动实现流域保护联合立法,建立健全流域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流域保护治理力度,为全国流域治理提供了良好借鉴。此次河湖长制“七进”携手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2023年赤水河保护宣传周,标志着政协在河湖治理中的民主监督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深化,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同参与河湖治理工作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各司其职,让“幸福河湖”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发展方式稳步转型,让污染防治成果巩固提升,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确保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活动结束后,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前往太平镇财湾码头和郎酒厂污水处理厂调研码头船舶油污治理和污水处理厂酒类废水处理情况,对古蔺县进一步抓实抓细河湖长制工作,做好水污染防治提出要求。
何洪波带队督导泸县防汛减灾、地灾防治等工作 5月12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洪波带队督导泸县森林防灭火、防汛减灾、地灾防治等工作,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福集小水电站,何洪波对防汛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他强调,要严格落实水电站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确保小水电站安全运行。要全面落实防汛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徐利带队督导泸县河湖长制工作 5月4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大陆溪市级河长、市级林长徐利带队督导泸县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她强调,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续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扎实抓好突出问题整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绿水青山作出积极贡献。在百和镇五通污水处理厂、大陆溪流域污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项目时,徐利详细了解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运行情况和大陆溪流域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情况。徐利要求,要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市、区县河长办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动大陆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要科学统筹大陆溪流域的协同治理,用好工业方式治理、农业方式修复、自然生态涵养净化“三位一体”模式,扎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确保大陆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河湖中心联合调研泸县大陆溪小流域治理 5月22日,省河湖保护和监管事务中心(省农村水电中心)联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环资处,前往泸州市泸县调研大陆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大陆溪高洞段高洞生态湿地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大陆溪流域河湖长制推进、大溪村村级河湖管护机制建立及运行等情况,对流域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表示肯定,并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现有治理成果提出希望。调研组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大陆溪四明水厂国控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各级各有关单位多次派出督导组指导问题整改。当地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做好流域精细化管控,持续扩大现有治理成效,确保全年水质稳定达标,让曾经的“痛点”真正变成亮点。
◆区县动态◆
龙马潭区:5月15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长徐兵率队开展沱江龙马潭段巡河工作,沿江查看了水生态环境、岸线保护等情况。
古蔺县:5月3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总河长赵源华率队调研县城供水保障、防汛减灾等工作,先后前往龙爪河1~2隧洞间渡槽,古蔺林场红龙值班点、红龙湖大坝、龙爪河干渠3#隧洞出口进行实地调研。
◆经验做法◆
龙马潭区:奏好“三步曲”赛出幸福河湖建设“新纪录” (1)夯实责任体系,弹好“前奏曲”。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总河长,配置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182名,设立成员单位25个、联络员单位11个,建立“河小青”志愿服务队11个,吸纳志愿者300余人。加强“河湖长+检察长”协同联动,搭好跨界协作“联通桥”,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形成治水合力,共同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2)提高问河强度,高奏“交响曲”。制发区级河流管理保护方案、年度工作清单、水质提升方案等,实行清单制闭环管理。充分利用交叉巡河、无人机巡河等,全面落实河湖巡查“三查”工作法,切实暴露涉水问题。各级河长积极履职,一季度累计开展巡河3051次,有效解决各类河湖问题44个。持续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投入资金27万元,出动人员1983人次,清理河道垃圾244吨,打击非法捕捞186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每季度开展河湖问题“回头看”,巩固巡查问题整改成效,确保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3)坚持全域治理,共谱“和谐曲”。坚持“全面巡查+重点监管”,彻底根治长江干流、沱江沿岸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行为,实现对全域岸线、河道长效保护。针对11条区管河流制定“问卷调查表”,在暗访工作中对沿河群众开展河流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了解河湖管护群众意见。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工作“七进”宣传活动,招募“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河湖治理的积极性。发动群众,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共同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他山之石◆
青白江区“四聚焦 四到位” 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1)聚焦“建机制”,统筹谋划到位。创新制定镇(街道)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减免、红黄牌警示红黑榜通报等制度,构建河长履职“日调度”、突出水环境问题“周巡查”、问题整改“月通报”机制,切实强化闭环管理,扣紧责任链条。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巡河 3900余次,主动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 400 余个,巡河率及问题整改完成率均达 100%。(2)聚焦“凝合力”,沟通协调到位。与新都区、龙泉驿区等 5 个区(市)县签订“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合作协议”,建立联系会商、联合巡河等跨区域河湖治理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沱江流域异常排污、垃圾倾倒等水环境问题排查行动,并及时通过“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联动微信群实时分享,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3)聚焦“促监管”,长效管护到位。在长流河试点整合河道前端感知设备和数据资源,动态监管河道漂浮垃圾、排口污水直排等问题,持续推进河湖监管精细化进程。全面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组建“川化大妈”“成钢大爷”等民间护河队伍,强化群众监管,把影响河湖水质的各种问题发现在源头、解决在一线。(4)聚焦“先预防”,要素保障到位。编制毗河、西江河、绣川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价报告,完成桤木河等23条河渠清淤和 7 处河湖“清四乱”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 8 个老场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开展 20 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散居院落生活污水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