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智”水新模式,用无人机巡河的他拿回全省一等奖
6年来,市河长办工程师李翔宇钻研无人机巡河操作技术,无人机巡河140次,去年6月,获得全省首届河湖监管无人机运用技能提升暨实操竞技活动一等奖。
爱上无人机
巡河如虎添翼
2017年,李翔宇大学毕业,在成都一家企业上班时,看到有人操作无人机。无人机拍照的角度,高空拍照的视野,让他着迷。
2018年,李翔宇考到泸州市水务局工作。工作之余,李翔宇一看到有人操作无人机,便无法挪动脚步。后来,他购买了一台无人机,反复钻研无人机操作技术。
2019年,李翔宇到市河长办工作。考虑到李翔宇自己有无人机还会操作,单位便安排李翔宇负责无人机巡河。
去年5月,泸州市与重庆市江津区河湖监管交叉检查。李翔宇操作无人机巡河,发现江津区一河段有大量泡沫冒出,水色浑浊。无人机飞近观看,确实有水往河里排出。对此,李翔宇判断疑似存在偷排污水行为。
为此,检查组驱车到达该疑似点位,取水样现场检测,结果氨氮超标,证实李翔宇判断正确。
前年,市水务局地方电力站工作人员找到李翔宇,希望他提供技术支持,拍摄古叙10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情况。因为依靠人力的话,5天时间不一定能完成。
古蔺瓦窑电站位于两座山之间,李翔宇在该电站对面的山头操作无人机,担心无人机在河谷中丢失信号坠机。李翔宇选择了80米—100米之间的高度飞行寻找目标。
为了观察清楚水电站大坝的现状,避免树枝的遮挡,李翔宇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此刻无人机已经距离起飞地点超过1.5公里。
正当拍摄任务完成后,无人机信号突然消失,无人机操作屏幕画面停顿,数秒后,无人机开始自动返航。对此,李翔宇凭借经验,立即手动取消自动返航,凭借微弱的信号慢慢提高无人机的高度,直到提高了60米,无人机的信号才完全恢复。
李翔宇操作无人机,花了1天半时间,就把10座小水电站拍摄完毕。
6年来,李翔宇实施无人机巡河140次,操作技术提高了,观察能力增强了。
无人机竞赛
斩获一等奖
去年6月,全省首届河湖监管无人机运用技能提升暨实操竞技活动开赛,有100多名选手参赛。
定点停降无人机是比赛的一部分。无人机从半张报纸大小的木板上起飞,降落时要求停在这块小木板上。如果停在外面,就被扣分,且无人机机头起降摆放位置要朝外。
作为代表泸州市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李翔宇坦言,平时巡河时并没有比赛中这些要求。
好在比赛前一天,允许每位参赛选手练习定点停降无人机。李翔宇观察到,小木板和练习场地的地砖大小差不多,便以地砖作为参照物练习。练习中,李翔宇发现无人机定点停降选择高度大有讲究。如果一人高,尽管观察定点停降的角度较好,但容易受风力的影响,导致降落位置不准。如果低于人的膝盖位置,无人机容易直接降落。而无人机高度处于人的膝盖位置,挪动在小木板上空,再降下去,定点降落就比较准确。李翔宇按照这个办法操作,效果不错。
又快又清楚地拍出规定文字,也是比赛的一部分。比赛中,有6块三分之二A4纸大小的纸板藏在草丛中,书写的文字同草的颜色接近,不易发现,要求选手拍出自己随机抽出的两组文字,文字清楚可见耗时短者得分高。这项比赛,李翔宇耗时2分8秒。
两项成绩相加,李翔宇获得了一等奖。